- 2024-03-01
-
(1)要求理论实训课程比例。高职院校为体现实训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往往会要求理论课与实践课达到一定的比例,不少高校采用1:1的比例。然而并没有任何实验证明1:1是最佳比例,何况每门课程内容、性质都不一样,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本校为提高实践课比例,规定教师不允许在同一个班连续上四节理论课,连续上四节实践课却是允许的。在实际操作层面,可能出现老师在教室上两节理论,后两节转换到实训室上理论的怪相。(2)实训课。高校往往强调实训课程数量时,忽略实训课质量及效果。在高职里学生每星期还有一到两天整天实训,由实训老师专门负责。大量的实训时间并没有同样多的实训项目,导致一个简单实训项目也需要一个上午,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大量时间浪费在实训室。同时,实训老师与专业教师缺乏配合,整天实训内容与专业教师的讲授脱节,专业教师与实训老师的实训项目重复问题频繁发生。(3)理论课。大量高职院校采取“2+1”教学模式,实训实践占据了大量时间,且必须保留部分基础课程,学生在校的两年内学习的理论知识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压缩。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浅显,而且连贯性差。这不仅易导致知识的遗忘,还限制了学生触类旁通能力的培养。(4)师资。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素质,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着教育水平。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前提——教师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现阶段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技术技能型教师短缺的情况下,高校在招聘选人时往往会倾向选择技能型,进一步导致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的缺失。
(1)订单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双方确定各自权益与职责,学校负责根据企业用工要求招生,与企业人员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企业给予学校及学生场地或资金资助,学生顺利毕业后接收学生到约定岗位就业。如各地高校开设的“丰田班”,其课程按照丰田4S店的岗位需要和丰田公司的企业文化来开设,培养适合丰田汽车品牌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时该地区丰田公司下属的汽车4S店会来校组织招聘。目前来看,不管是“丰田班”还是“大众班”大都只与大型的公办院校合作,民办院校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机会偏少。另外,学生工作一年后仍留在工作岗位的不足10%。(2)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针对在校生而言,但要求学生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一般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全职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国务院规定职业教育中的“2+1”教育模式,在校学习2年时间,第3年到对口专业的企业,顶岗实习12个月。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时,应要求专业对口,这样学生才能运用上所学知识。现在有不少学校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安排学生到富士康等跟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做工,长时间的劳动会使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最终也会损坏学校的名声。不少学校并不能推荐足够的工作,第三年学生处于放养的状态,学生质量不能保证,这也就失去“2+1”当初“工学结合”的意义。(3)生产经营。利用学校的闲置资源,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人力或其他现有设备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引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既能方便师生实训,又能增加学校收入。如不少院校汽车专业与企业合作开设汽车修理店、汽车保养店,但能够独立运营并盈利的少之又少,仅仅作为学生的实训场所或服务学院员工洗车场所。(4)积极性。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企业觉得吃亏,订单班毕业生就业不稳定,流动性非常大。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少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表层——冠名或是资金援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热情非常高,一个重要的好处是能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率高招生就会越容易,学校口碑会越来越好。这个过程中在一直默默资金支持的企业,付出后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却留不住人,所以企业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
(1)改变课程内容及浮动的理论实践课时比例。围绕培养高级技术技能性人才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重新设置实践课程课时。首先,加强专业基础课改革,拓宽基础,以培养综合学习能力为要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设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课、职业岗位课和职业技能训练课。主要课程有工程制图、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汽车及配件营销等。以上教材均由一线教师自主挑选,选取综合性强,汽车原理理论能满足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从业需求的教材。注重技能的掌握,不设定固定的理论与实践学时,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师灵活设定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培养学生动手“如何做”的同时,强调学生理解并思考“为什么要那样做”,“有没有其他方法”。(2)加大师生与外界的交流。“提高教师质量”、“扩宽学生视野”、“提高知名度”,仅仅通过口号,不可能有实质性改变。要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就需要与外界交流。对于教师,比如定期去外校学习、培训,去汽修厂或者4S店下企业锻炼。如我校要求教师暑期必须到相应汽车企业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要经常参加一些技能比赛,在规模越大的比赛中学到的也很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身的差距,能使学生在交流中进步。近两年来,我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汽车营销项目,均获得三等奖,通过比赛提高了师生的专业技能。(3)充分利用实训室设备和教学仪器。汽车的零部件很多,并且结构复杂,学生之前大多没接触过,如果依靠老师的描述、用手比画、在黑板上画图,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所以,充分利用实训教室,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学生学得懂,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更有动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个角度地观察对象,对于汽车的某些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单看懂实物的结构是不容易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因为这些结构不能动,能工作的又被外壳遮挡,看不到。如果用多媒体软件协助教学问题就简单多了,我们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形式,使内部零件的工作情况和某一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呈现得一清二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能够图文声像并茂,达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目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4)改变学生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以前的作业形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题。一般来说题目都是一样的。笔者布置过类似“本门课程的期望及建议”的题目,结果反映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很严重。作为一个工科需要动手的专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作业本来呈现可能不是太完美。所以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首先,从作业形式来说,可以是口头作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学生来实际动手操作等等。其次,作业的题目可以更加个性化。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有不同的任务,考核时询问每个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防止部分同学偷懒。(5)改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众所周知,对学生能否做出准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有付出的学生就要有收获,偷懒的学生必须能通过成绩区分出来。一般来说,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决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这种成绩权重分配对于需要动手的工科生来说分配不尽合理,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际动手能力都需要进行过程评价。加大平时考核的分值,可以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而在平时考核中,可将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发言积极性、发言的质量、实践活动参与等各个方面均纳入考核体系。根据实训课时的多少,可分配平时成绩占40%或50%。(6)甄选合作企业。自2002年国务院提出在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培养距今已过去十多年,校企合作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乱象。有一些企业,由于招工困难,把办订单班当做招工的途径;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及安排教学课程时,要权衡企业的干涉程度,不能让学校教育成为企业的岗前教育。这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方式,学校要注意甄别。对于愿意与学校共同发展的优秀企业,学校应加大投入而不仅仅只是把企业当成摇钱树。有的学校改革订单培养,将订单班学生50%的学费交给企业,增强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同时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1)优化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应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方法等。专业负责人通过到企业实际走访调查,与领导、一线员工进行交谈,根据企业的需求修订教学内容,依照企业的用人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同时还增加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知识。积极加强与汽修行业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搭建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技能。企业对用订单班教师学生持续跟踪,设置相应奖惩制度。如北京现代对于有合作关系的一百多家学校持续检查考核,排名靠前的学校奖励的汽车越贵,排名中间的学校只能奖励一台发动机,垫底的学校就没有奖励了。同时,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参与北京现代的培训,培训后考核教师学习情况,合格的教师可获得北京现代的证书。(2)共建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方法及企业文化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外运营承接生产任务或提供服务,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来完成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生产性基地独立核算生产和管理成本,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对于汽车专业,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为企业完成一定的保养、检测、维修等实际生产任务。注意当学生给客户汽车进行维修保养项目时,一定要着工装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检测,给客户留下不专业的感觉就容易永久性失去一个客户。真实的生产环境实训效果会远超过学校实训室的模拟实训。(3)参与部分教学任务。师资队伍建设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其工作重点、难点。“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胜任授课教师的岗位职责,又有能力处理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具有双重业务素质的教师。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中:学校承担企业培训教学任务,负责新老员工培训工作;学校教师能够扩大视野、了解市场行情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成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过程。同时,企业的师傅给学生带来了最新的行业信息,也可在学生间增强企业的品牌力,学校与企业能够实现双赢。
重型汽车是改革开放以来,顺应时代的技术产物,其本身的重型汽车技术逐渐的得到了社会以及国家的重视,在近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对重型汽车技术的研究,并且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基于此种原因,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相比较原来来讲,已经有了跨越性的进步,但由于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相关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有待解决[1]。重型汽车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人们平时使用生活物资所应用的卡车等都是重型汽车技术支持生产的重型汽车进行运输和应用的表现,并在生活中的具体显示出来,由于人们对生活物资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所以重型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现今,重型汽车技术已经进入到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之中,随着研究者们对重型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会使得未来整个汽车业的发展有着源源不断的技术供应,更加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重型汽车技术的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点,我国近年来在重型汽车技术领域投资比较大;第二点,我国国内重型汽车技术、设备以及制造水平逐渐上升;第三点,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的生产规模已经形成,并且在重型汽车市场也占据了一定位置;第四点,仍旧存在重型汽车的“重进口,轻国产”的现象,在国际市场中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还没有站到最前沿[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重型汽车在使用方面的范围越来越广,汽车产品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间接或直接的引导着重型汽车产品向中高档的技术层次发展,这就令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方面的法规与技术标准更新得以加快,逐渐将重型汽车推向了市场中的主流车型,进而体现出了我国重型汽车技术的先进特征。
在以往的对我国重型汽车技术进行讨论的时候,一般指的是重型汽车的产品技术,但从目前的重型汽车的发展前景来进行分析,可以将重型汽车技术特征进行广义的概括,包括重型汽车段修服务技术以及汽车技术人员培养两大块,根据这两大块的现状对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有利于理清现阶段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并进行合理的定位,令我国的重型汽车发展技术的阻碍点被发掘出来,进而展开改进,本文主要列举了以下两个问题:1现阶段我国重型卡车技术段修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重型卡车技术段修检测方法以及配件检验存在的问题,在现今的重型卡车段修过程中,许多工序依然采用的是传统老旧的手工作业方法,依旧采用人工肉眼对车辆部分关键岗位及重要工序质量进行检查控制,存在着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既没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又缺乏可靠性,这就使得一些精细的重型卡车技术检修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重型汽车的正常运行以及安全运输带来相当严重的隐患[3]。2现阶段我国重型汽车技术人员多而杂。由于近几年的汽车行业飞速发展,也令汽车维修、制造行业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热门选修课程之一,越来越多的本科或者专科大学生将其作为了自己未来工作的首选,并且随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重型汽车技术方面的人员越来越多,其专业性以及个人素质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致使我国在重型汽车技术方面出现了“技术人员多而杂,技术专业性人员不高”的问题,这个问题伴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演变成为现今滞塞重型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1制定相应的重型卡车段修检验方法策略,采用新式配件检查设备。制定相应的重型卡车段修检验制度,确保检修人员个人的检修态度,这样才能使得检修人员对检修工作给予相当的重视,保证重型卡车检修过程中的高度精力集中,相应的制定奖惩制度,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引入新技术或者新式配件检查设备,对原有的重型卡车检修设备进行替换,大量使用新型设备对车辆内的配件进行检查,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检修工作量,又能保证检修质量的精确性,进而保证重型卡车在正常交通运输时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隐患,不仅保证了驾驶员本身的生命安全,同时对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有了相应的保障[4]。2制定相关的重型汽车技术人才管理计划。面对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方面人才的激增现状,相应的学校要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授课的时候,合理的针对性教学,提高重型汽车技术的基础教育。不仅如此,有关部门或者公司本部要制定相关的重型汽车技术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可以进行统一授课,问卷答题等形式,并在不断增强重型汽车技术人员技术性知识的时候,也要相应的促进重型汽车技术人员本身的素质,而且在重型汽车技术人员进行相应专业技术知识灌输的时候,可以相应的采取有奖有罚的形式,既调动了这些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又加强了技术人员的主动性,使得学习效果的不断提高,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最后进行较为严格的考核,让每一个重型汽车技术的学习人员的主动意识、创造意识、积极意识得到增强。
对于汽车营销专业,教学方法与核心课程直接影响人才塑造与培养。从汽车服务专业的教学目标来看,适合汽车营销行业和技术服务需求是它的根本要求,所以它要求其必须具有良好的敬业、职业精神,并且具备汽车保险、技术服务、汽车理赔、售后服务、配件销售等各种基本技能和能力,以良好的职业技能为发展基础,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化。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由于课程建设很可能和培养目标相反,一旦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基础理论时,就很难在汽车销售岗位上做到融会贯通,同时也就违背了现代职业培养的根本目标与方向。
从核心课程开设情况来看,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汽车销售》《营销管理》《汽车售后服务》《汽车构造》《管理沟通》等课程。从教学要求来看,汽车营销涉及汽车知识的课程主要包含《底盘构造》《发动机构造》以及《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等。但是该专业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上述课程教学中都有很大的差距。本文结合汽车构造中的教学内容,对课程改革思路进行了整理。从《汽车构造》来看,该课程被分成底盘篇和发动机篇,从工作过程和技能检测结果来看,它包含发动机检测、底盘检测、设备操作检测和调整,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汽车销售和服务中对于底盘、发动机各种零售器件的故障诊断和分析。
从汽车营销学习过程来看,除了要理解专业的汽车知识,还必须掌握需要销售车型的结构,并且根据销售车型的参数,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全面的解答。所以它要求掌握的知识全面,可以不深入专业知识,但是必须整合汽车销售知识,从根本上加深研究和探讨。例如,汽车构造主要包括基础和提高两个部分,基础部分也就是基本理论,包括:发动机原理、7大系统、关系以及行驶、传动、制动、转向系;在提高部分,主要包括功能认知、发动机构造、底盘结构和功能认知与训练等内容。
UN/ECE/WP29更名为“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仍简称为WP29。开始按照《1998年协定书》规定的程序规则制定全球统一的汽车技术法规,同时WP29继续运作《1958年协定书》,继续制修订ECE法规。
ECE法规在编排上具有较大的特色。所有ECE法规均为《1958年协定书》的附件。到目前为止,已批准的ECE法规共计132项(包括ECER13H版),即《1958年协定书》共有131个附件[1],其中完全针对客车制定的法规共有5项,即:ECER36、ECER52、ECER66、ECER80、ECER107。
ECER36法规名称为“关于就一般结构方面批准大型客车的统一规定”,其通用范围为乘员数超过22人,整车宽度2.3m以上的单层客车和铰接客车。2008年2月第三次修订版后未做改动。ECER52法规名称为“关于就一般结构方面批准M2和M3类小型车辆的统一规定”,其通用范围为M2和M3类中座位数不超过22座的A级和B级单层客车。2008年2月第三次修订版后也未做改动。ECER66法规名称为“关于就上部结构强度方面批准大型客车的统一规定”;ECER80法规名称为“就座椅及其固定点强度方面批准大型客车座椅和车辆的统一规定”;ECER107法规名称为“关于就一般结构方面批准M2和M3类车辆的统一规定”。此外,欧洲经济共同体汽车法规EEC/EC2001—85指令,即“针对除驾驶员外座位数在8座以上用于运送乘客车辆的特殊规定”也是客车技术要求的相关法规。
近年ECE中有关客车标准的动态变化较大的是ECER107。1998年出台的《关于就一段结构方面批准大型双层乘用车的统一规定》(ECER107)主要适用于M2、M3类车辆中Ⅰ、Ⅱ、Ⅲ级双层客车,经2004年和2009年的两次修改,现在实施的为2011年的第三次修订版,名称也改为“关于就一般结构方面批准M2和M3类车辆的统一规定”,其适用范围扩大为M2和M3类中所有的单层、双层、刚性或铰接式客车[2],既包括载客22座以上的Ⅰ、Ⅱ、Ⅲ级客车,也包括载客不超过22座的A级和B级客车,还包括铰接客车(含双铰接客车)和双层客车。ECER107第三次修订版适用范围包含了原ECER36、ECER52、ECER107和EEC/EC85指令所适用的客车。对于客车结构安全要求,R107完全替代了以上欧盟技术法规和指令。ECER107正文分为十二章,主要涉及客车产品的认证和生产一致性。另有12个附件,这些附件也是R107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文第五章第5.1条款明确提出所有客车都应满足本法规附件3的要求。附件3就是所有客车均须满足的技术要求,包括侧倾稳定性、防火措施、出口数量、出口的最小尺寸、乘客门、应急窗、撤离舱口、伸缩踏步、乘客门引道、应急门引道、应急窗的通过性、撤离舱口通过性、通道、通道的坡度、踏步、乘客座椅及乘座空间、车内与驾驶员联络、内舱门、双层客车通行楼梯、驾驶区保护、驾驶员座位、车内照明、铰接车的铰接段、扶手和把手、踏步区座位区的保护、乘员的保护、活动盖板、无轨电车等。目前国内客车行业正在组织修订的《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13094)就是参考ECER107法规2011年版本来修订的。修订后的《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13094)将替代原《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13094—2007)、《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18986—2003)、《双层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19950—2005)三项标准。
另一项客车技术法规是《关于就上部结构强度方面批准大型客车的统一规定》(ECER66)。2006年了第一修订版的文本,并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了三次纠错和勘误。2008年对第一修订版部分内容进行了第一次修正。2010年又进行了第二次修正。经过第二次修正后,ECER66法规的使用范围由原来规定的“大于22座的座位和可站立客车”修改为“适用于M2或M3类中的Ⅱ级、Ⅲ级以及乘客数大于16人的B级单层刚性或铰接式车辆”[3],进一步明确并扩大了使用范围。技术要求中在原来的基本实车翻滚试验认证方法基础上增加了4种等效认证方法,即ECER66法规中附件6“车身截段翻滚试验等效认证方法”,该试验方法采用拟评价车型的两个车身截段(一个在整车的纵向方向的质心前部,一个在整车纵向方向的质心后部),每一个车身截段至少应有两个间隔,并根据相应部位的载荷配重。两个车身截段都应通过翻滚试验,且生存空间符合法规要求。附件7为“车身截段准静态负荷试验等效认证方法”,该试验方法在车身截段施加一个静载荷并不断增加载荷,以连续不断的时间间隔测量相应的变形,直到剩余空间被车身截段的某一部件侵入为止。车身截段实际吸收的能量(试验)应大于车身截段需要吸收的最小能量(计算),则车身截段通过负荷试验。以上两种用截段来替代整车翻滚试验的方法可以降低试验成本,减少试验周期,其试验方法完全可以满足上部结构强度考核的要求。附件8为“根据测试部件进行准静态计算等效认证方法”,附件9为“计算机模拟整车翻滚试验等效认证方法”。附件8和附件9完全用计算来替代截段和实车试验,可以大大减少试验成本,通过仿真和计算,极大地方便了设计人员的优化设计。
还有一项与客车相关的法规是《就座椅及其固定点强度方面批准大型客车座椅和车辆的统一规定》(ECER80)。2011年了该项法规第一次修订版,相比1998年的第一版,主要变化有:将座椅动态试验列为优先项目;进一步明确了适用范围为M2和M3类客车中Ⅱ级、Ⅲ级和B级客车面向前方安装的座椅,M2和M3类客车中Ⅱ级、Ⅲ级和B级客车乘客座椅固定件及座椅安装,不适用于面向后方的座椅或有约束的座椅[4]。2012年10月又了ECER80第二次修订版,相比2011版做了较多的修订。首先在适用范围中增加了“如果乘客侧向座椅安全措施符合前侧保护措施要求(R80法规附件7的要求)则允许在最大满载质量大于10t的M3类Ⅱ级、Ⅲ级和B级客车安装侧向座椅”,同时在第7章座椅的安装要求中专门增加了7.4条款,即侧向座椅的安装要求[4]。在附录1的第一条技术要求中增加了辅助侧向座椅上假人允许的伤害指标,具体为:头部允许指标(HIC)<500;胸部允许指标(ThAC)中,肋骨偏移指标(RDC)≤42mm,软组织指标(VC)≤1.0m/sec;骨盆允许指标为耻骨联合受力峰值(PSPF)≤6kN;腹部允许指标为腹部受力峰值(APF)≤2.5kN内力(相当于4.5kN的外力)[4]。在附录4允许伤害指标的确定中增加了侧面冲击(对侧向座椅)的要求和伤害指标。也就是说ECER80—2012版相比2011版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侧向座椅的强度要求。欧盟2013年8月了《关于车道偏离警告系统(LDWA)机动车审批的统一规定》(ECER130)。这是一项主动安全装置的技术法规,其适用范围为M2、N2、M3、N3类车辆车道偏离警告系统[5],其中对于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测试程序提出了具体指标。
我国客车标准化工作结合中国国情,以安全、环保、节能和舒适为重点,主要借鉴采纳欧盟ECE法规,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进一步完善客车标准体系,对客车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在大量客车整车翻滚实车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客车截断翻滚、静压试验和模拟计算分析,对《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GB17578—1998)进行了修订。该标准参考采用了ECER66号法规,在原仅采用基本翻滚试验认证的基础上修订增加了4种等效认证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客车结构的安全性,扩大了标准实施范围,且由原推荐性国家标准修订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的标准与ECER66法规完全接轨[6]。该标准已于2013年9月18日,2014年7月1日实施。在修改采用《大型客车座椅认证及座椅强度和固定件强度有关的车辆认证的统一规定》(ECER80)(修订版1)的基础上,结合座椅动态和静态试验对《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GB13057)进行修订,由可以从原静态试验、座椅靠背后部吸能特性试验和动态试验中任意选择一种改为每种型式的客车座椅都必须满足动态试验性能要求。与静态试验要求相比,GB13057(修订稿)提出的动态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能够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和安全性能,有利于提高客车乘客座椅设计水平和制造质量,使乘坐者被动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6]。GB13057(修订稿)标准已通过审查并报批等待。ECER80的2012版实施,特别是增加了侧向座椅的要求,GB13057也将做相应的修订。
高职教育的文化核心应该是以“自强不息、创新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大学精神,从这个视角来审视,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是“殊途同归”的,都将以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此同时,高职教育文化也应包含其鲜明的职业特色的文化形式,那就是以“职业导向、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职教规律,这也是高职教育文化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文化的地方。因此,高职教育文化的内涵应该是“重德尚能,德业并进”,它应被视为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一脉相承的文化。只有在正确理解高职教育文化基础上推行的文化育人改革才不会偏离轨道,既能坚守教育的本质属性,又能彰显高职的教育特色。
高职文化育人的顺利有效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机制和制度保证。首先应该建立有利于高职文化发展的组织和决策机制,而且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及顶层设计,需要有整合资源以及科学决策的组织统筹;其次应建立为高职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咨询机构,以加强高职文化建设规律的研究探索,确保高职文化的科学发展;再次必须建立以师生为主体、以大学精神为内核、以专业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模式;最后应建立一整套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高职育人综合评价体系。
学校的人才培养都是以专业为单位予以实施,因此,专业文化的形成及传播对学校的文化育人工程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各专业都应该在学校文化育人内涵的整体框架内提炼和总结本专业的专业文化内涵,并在专业教育中予以积极的传播和推进。
教育界许多学者都对专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虽然在文字表述上各有差异,但反映出的内涵却是基本一致的。专业文化应该是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以及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该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体现专业成员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从专业文化应遵从大学基本精神的视角来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毋庸置疑应该传播“追求真理、人文关怀、理性选择、自由独立”的大学精神。此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也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理念。专业自身的文化理念应该包含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行为准则等多种元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汽车销售、汽车技术服务类岗位的高素质人才,专业文化主要还是应该包容服务类岗位的人才文化属性。因此,专业文化理念可以高度的概括为“诚信、仁和、坚韧、担当”。首先,“汽车营销人”必须诚信,对企业诚信,对顾客诚信,对社会诚信,这是最起码的职业精神;其次,服务类岗位应该倾听顾客的心声,理解顾客的行为,包容顾客,也就是“汽车营销人”应该具有“仁和”的精神,这也是一种气质的体现;再次,“汽车营销人”在职场上经常会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经常会因为压力而破坏自己设计好的职业规划,阻碍了人生的发展。因此,“汽车营销人”应该体现“坚韧”的精神;最后,“汽车营销人”还应该具有“担当”的勇气和精神,勇于担起责任。在上述专业精神背后表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应是“与人为友、仁爱宽和、挑战自我、激越灵动”。
的品牌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文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在文化育人的改革中,如果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自身都缺乏文化熏陶、文化素养,甚至缺失起码的师德修养,即使拥有再先进的文化理念,文化育人也只是徒劳。育人先育己,专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打造具有师德品格、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品牌教师团队。一方面可以借助外力,如聘请一些文化大师、名师做一些有关人文方面的专题讲座,多宣传一些身边优秀教师的人文事迹等;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评价教师考核体系中建立一种机制激励教师的文化育人行为。
(二)形成以专业文化为指引的专业行为准则和标准礼仪体系,约束所有专业学生的行为
1.打造专业的诚信文化,体现“汽车营销人”的诚信。如建立专业学生“诚信评分卡”,内容包含学生的考勤、品德操行、课堂行为等;建立班级“诚信指数观察站”并进行评比;开展“诚信”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等,在专业内形成建设诚信文化的氛围。2.严格制定学生的课堂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对学生课堂的着装、用语规范以及尊师态度都应该有规范的标准,并以此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同时还可以评比出“行为礼仪标兵”在宣传栏进行表扬和宣传。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以岗位需求为依托,形成了较为稳定和成熟的课程体系。但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角度来看,稍显缺失。因此,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做出一些调整,开设一些和专业知识有交集的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开设“演讲与口才”“汽车文化”“销售艺术”“中华文明赏析”等系列的专业课程,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为学生建立整体的科学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知识、思维和价值上的帮助。
调整课程教学单元设计及教学组织,有机融入人文精神和文化元素,推进专业文化育人只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所有的专业课程都能够融入文化元素,这样大的文化渗透空间应该被充分利用并显现出文化育人的效果。例如,《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就可以融入“汽车文化”“营销艺术”“成功汽车营销人赏析”等专题,传递色彩斑斓的汽车文化和营销文化;《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可以融入“诚信文化”“保险人精神”等精神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操等。
从全球发展上看,现如今的汽车服务贸易是第三产业当中最具活力的,在一个近乎于完善的汽车市场中,生产销售产生的利润仅是汽车产业的20%左右,零部件供应产生的利润约为20%,剩下的50%左右都来自于汽车服务领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汽车产业在未来发展中必然会全面拓展汽车服务范围。现代的汽车消费者不仅只看重汽车本身的质量,更注重的是整个服务的过程,包括维修、安全保障、改装、租赁、美容、信贷等,这都使得我国的汽车服务市场朝着一体化、国际化的方向进步。但是,在我国能够从事汽车服务工作的人员学历偏低,其中,初中以及初中以下的人员约占总体的38.5%左右,高中文化的约占51.5%左右,大专以上的仅占10%。呈现的结构比例是4:5:1。这样的状况就会导致汽车服务行业中的劳动生产率严重下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严重则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近几年,很多中职或者高职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走进汽车市场,使得汽车服务发展有所提高,但是复合型人才依旧稀缺,我国仍然需要中高职业学校为此行业不断输入高素质人才,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由其决定。
我国的汽车技术服务行业与汽车服务营销行业需要人才的支持,具体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指,在汽车销售前、销售中、销售后期,由汽车销售单位为实际用户提供技术性或者非技术性汽车服务的工作人员。主要包含:汽车批发人员(整车批发、零件批发)、汽车零售人员(技术人员、经纪人、销售者、促销员、负责促销的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等)、汽车销售引导员(销售指导者)、金融业务员(保险理赔、车价评估等)。以上这些岗位都需要工作者掌握扎实的知识理论,在工作中积累经验,现有的汽车服务市场主要需要的人才标准是:可以不断挑战自己,习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熟悉汽车服务的各个环节与流程,自己能够制作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有良好品质,懂得为人处事,善于缓解矛盾与处理困难,以上这些要求对于汽车服务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中高职衔接培养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第一,针对调查得到的结果进行适合教育。指的就是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进行系统调查,保证教育的遵循原则。职业教育必须要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们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获得成功。因此,在“3+2”的模式中,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将自主权、选择权交给学生。第二,设置适合的、恰当的教学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必修课在设置时必须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保证学习的效率性。在市场调研、汽车企业参与的条件下,明确培养目标,进而进行课程设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增加选修课以及第二、第三课堂等,这样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生活。第三,做到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从长远的角度出法,学校与一些优秀的汽车企业进行合作,能够让教学更加趋于稳定,实现良性循环,而且对于企业来讲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专业性人才,实现校企共赢。深化校企合作的主要做法在于: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实现定岗实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共同制定教学课程,这样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运用各自的优势完成教学的任务;成立专家指导团,由指导团成员参与调研、制定教学规划等;采用校企共同培养模式,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各取所长,合理分配教学任务,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现实的教学环境,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时期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高职衔接中,课程需要根据模式本身的特点以及市场需求设置,利用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为汽车市场发展提供复合型人才。一般来讲,汽车服务与汽车营销行业需要的人才要具备多种能力,例如,汽车市场材料收集、分析能力;汽车商务综合业务能力;售后服务能力;汽车信贷工作能力;保险理赔能力;整车装卸以及零件拆装能力;汽车维修与保养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在中高职院校的实习中不断锻炼,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实践能力,因此学科课程的设置需要为上述提及到的能力培养服务,下图为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中高职衔接的“3+2”模式,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保证校企的共同合作,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师安排都需要企业的参与,让他们能主动的建言献策,从而使其更加贴合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通过中高职衔接的优势互补能够培养出更具实际能力的学生,让他们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具竞争能力,让汽车服务行业吸收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所谓四方嵌入指的就是在行业标准中嵌入大纲,在企业培训中嵌入专业课程,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嵌入校园环境,在项目认证中嵌入人才培养方案。这样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挥出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实际价值,实现四方收益,分别是:提高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素质,实现学校收益;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实现企业收益;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实现学生收益;提高汽车服务行业内部的行业规范,实现行业收益(例如,汽车流通协会)。
汽车技术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汽车专业技术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在该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不少学校的汽车技术专业课中进行了教改实践,但效果并非尽如人意,是此教学方法不适合汽车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导致的呢?笔者认为很有必要通过不断实践并加以总结,从而摸索出更适合职校学生在该专业类别的教学方法。
1.1传统教学模式。所谓传统教学教模式,其教学过程主要分五个步骤和环节:教学的组织——课题引入——内容讲授——复习小结——作业布置。该教学模式从建国初期我国各科教学一直在沿用。1.2主要优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一位教师能够组织一大批学生同时进行教学,效率高、成本低;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计划和进度易于操控,便于规范教学管理;利于教师系统传授学科知识,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同时,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步骤,也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对于大量培养知识型、继承型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1)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参与。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受到较严重的束缚,难以激发学习积极性。(2)学习进度是统一的,而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能适应其中一部分人,难以因材施教,无法顾及全体学生。(3)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及时检测,不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难以达到最佳效果。(4)传统教学主要是学科知识的传授,一般情况下都是“授人以魚”,而非“授人以渔”。学生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难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升。(5)传统教学一般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容易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脱节。(6)传统教学侧重于讲授教材上的知识,而教材一般难以及时更新,其内容一般都有所滞后,特别是应用技术方面的教材更是如此。因此不利于因应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学生以完成设定的任务为线索,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收集,对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学习,进而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以及依据方案分步实施完成任务等一系列环节,最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的是学生的学法,而非教师的教法。整个过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围绕完成任务的相关要素自主地收集学习材料,各自发挥聪明才智去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方法去实施方案,从而完成既定的任务。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着组织、引导、启发以及咨询作用。3.1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优势。(1)从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任务驱动教学法容易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随着一个个问题被解决,一步一步接近既定的目标,学习兴趣有增无减,学习动力得以持久保持。(3)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设定的任务,而此过程中学生在小组成员之间,在小组与小组之间都需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从而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是难以实现的。(4)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得到高度融合,不会容易出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离。3.2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流程。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设定的“任务”如何完成的活动过程。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让学生完成的“任务”,并把“任务”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提示完成“任务”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学生则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材料;在分析“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并分析方案的可行性;方案确定后,学生分步实施方案,最终完成“任务”。期间教师观察学生活动,接受咨询,把握总体进程;“任务”完成后,可以先由学生展示成果,自我评价。教师再进行全面评价和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了解分析问题的思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笔者在汽车技术课程教学中,不断对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进行探讨,以下是“汽车发动机水温过高故障诊断与排除”的一个教学实例。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这样一个课题,一般是由教师先讲授发动机冷却系的功用、组成、构造、工作原理、各种故障现象及原因、诊断与排除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拆装和检测。整个过程主要是教师不断传授和学生不断接收,并且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分开进行。而按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则需要构建以下教学环节。4.1教学情景设计与任务的呈现。创设符合实际条件的教学情景非常重要,可使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与现实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笔者设计的教学情景:(假设教师是驾驶员,学生是汽车维修站的维修工)驾驶员小李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看到仪表盘上发动机水温表显示水温过高,于是小李赶紧将车开到附近汽车维修站,那么假如你是接待小李的汽车维修人员,你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这一问题情景结合了现实驾驶员随时可能遇到的情况来创设,因而这样的任务具有代表性,帮助学生进入解决问题阶段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必须符合现实的需求,情景的真实化和效用性是学生进入情景的保证,情景创设的目的本身就是任务呈现的过程。4.2任务探索与工作方案制。定通过情景呈现任务之后,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分析任务的成因和特点,结合问题的特点指导学生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此环节中,笔者扮演汽车驾驶员,引导学生向驾驶员询问有关于故障的相关情况,例如询问汽车的车龄、日常保养情况、过往维修记录、这次故障发生时汽车伴随的其他异常情况等。让学生在询问过程中培养出提炼关键要点的能力,利用这些关键要点来判断汽车故障的大致成因。在初步诊断出故障原因后,开始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检测,最基本的就是先对汽车的冷却系统进行检测,检测完冷却系统之后学生对故障的成因大致有了思路,知道了哪里出现了问题。故障成因判断完毕之后,指导学生制定故障排除方案。在这一环节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冷却系统每个部件的工作原理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去判断哪里出现了问题。4.3故障排除方案的实施。分析完故障的成因和确定问题解决的对策之后,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学生自主选取不同的工具,对冷却系统进行检测、拆装和维修,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启发和帮助学生完成目标任务。在此环节,学生根据制定的方案逐步进行实施。首先,对冷却液面的高度进行检查,检测的目的是明确系统有没有渗漏,为下一步奠定基础。接着,学生开始对风扇皮带进行检查,如果风扇皮带出现损坏的问题要及时更换。下一步是对风扇与风扇离合器的检查,除此之外还要对节温器和散热器进行细致的检测。在上述检测中如发现问题,则及时修复或更换部件。此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不理解或不清楚的数据,则应及时讲解并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维修手册。除了冷却系零部件的损坏产生故障之外,还可能如气缸套、气缸盖出现裂纹,气缸垫的烧穿等原因造成的。故应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一步检查其他部件可能出现的问题。4.4评价总结环节。任务完成后,先由学生各小组自评、互评,并展示各自完成任务情况。教师再对每一组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分析,指出有哪些地方值得发扬,有哪些地方应该改正。对于互相配合得很好,能采取了比较高效的方式,在检测冷却系统发现没有问题时能大胆推测可能是其他系统的零件出现了问题,进而去检测其他零部件的问题的小组;还有能够分工合作,协同操作,做到不同的学生负责不同零件的检测工作,共同商议合理的维修方案等这些小组,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当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正意见。最后,带领学生回顾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自己发挥能动性,锻炼学生们知识迁移的能力。
笔者通过不断实践,证明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适用于汽车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相当不错,比传统教学模式有明显的优势。但有些地方必须加以注意,否则也可能收不到预期的良好效果。5.1课前必须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从任务情景导入到最后的评价总结,各个环节都必须合理设置,因为每个环节都有它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出现环节缺失或设置不当,都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5.2课前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学校采用的教材通常不能完全对应课程标准要求和实际教学情景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适当对教材进行处理。一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二是可以通过课件、补充材料、工作页等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这样教材才能有机地应用到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各环节中,不至于教材与教学相脱节,这对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思路和线索,以及课后复习和巩固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3教学中注意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点。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是学生对课程的系统性学习较欠缺,如果学生基础知识过于欠缺,必然影响到目标任务的完成,继而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动力下降。所以教师必须准确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可以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获得。对于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知识空白点,而且会影响到目标任务完成的,可采用传统讲授法帮助学生迅速扫除知识障碍。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时,也没必要刻意排斥传统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更适合于汽车技术课程的教学,前者将实践知识蕴含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任务解决之中完成实践训练,过程更生动,效果更好,且更有利于知识能力的迁移。在这一教学法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教学过程,并时刻把自己置身于导演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完成任务的主角。
[1](美)理查德,阿伦兹.学会教学(第九版)[M].丛立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81-412.
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燃料汽车而言的,通常新能源汽车又被称为代用燃料汽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能源在逐渐的减少,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就我国的石油资源为例,石油资源并不丰富,据调查,在整个石油资源总消耗中,交通能源消耗占有巨大的比例,石油资源即将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能源问题。在石油资源使用的过程中,交通能源消耗将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并使全球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基于这样严峻的能源形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车技术势在必行,从而使我国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转型。
经过对现有能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其中能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替代能源主要有:气体燃料、生物质基液燃料氢、电能、核能等。人们常说的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指不是单纯利用一种能量转换器提供驱动汽车,这样的汽车被称为混合型电动汽车汽车技术。在通常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混联式动力汽车。混合式动力汽车的出现与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有直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混合电动汽车又分为两种,即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但两种的关键技术都是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的优势:其同样可以到加油站加油,没有改变汽车的使用习惯;政府和企业推广这种产品也无须投资新建充电装置或加气站;其燃油的经济性能较高,并且其拥有优越的行驶性,在起步和加速时,可以在电动马达的辅助,这样将会大大降低油耗,最终实现零排放;另外,其采用电动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机械噪音。混合动力汽车的劣势:其在技术方面还不成熟,相关产品的定价较高,电动机和内燃机两套动力系统的造价远比一套动力系统的成本高;如果长时间高速或匀速行驶不省油。
纯电动汽车主要将车载电源作为主要的动力,在纯电动汽车中,没有燃机发动装置。纯电动汽车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是没污染、噪音小、效能高,一旦纯电动汽车发生故障时,其维修较为方便简单。
天然气汽车主要是将天然气作为燃料,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就大大促进了天然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氢发动机汽车主要是在现有的引擎基础之上改造而成的,氢发动机汽车没有任何污染。其排放量较少,同时,对氢的要求较低,最主要的优点是内燃机技术比较成熟;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正在处于瓶颈期,其在技术专利、配套设施等发面需要逐渐的完善和发展,这就需要相关专业部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深入的研究。
新能源汽车主要将较为规范的燃料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其对能源的要求较高,包括:高密度的能源能量、污染较小的能源,要注重能源制造及使用成本的经济性,尽最大努力使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在这样条件下,才能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技术已经在很多地区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回馈。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为广大的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长远的经济利益。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发挥了自身的较高的清洁性,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性能。在进行新能源技术研究中,不断的强调各个组件的使用性和使用寿命。
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其拥有两种驱动方式,即燃油式和电力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项,即价格、排量、节油率、销量五部分,这五项技术指标体系能够对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性能及其状况进行全面的反映。其中销量主要可以反映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状况,如果销量较好,说明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大,市场需求水平较高;如果销量较低,显然说明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量较少,市场需求水平很低。节油率主要是在混合动力汽车与普通车型比较的基础之上,混合动力汽车所节约的燃油比率,节油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力驱动技术,具有较强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节油率较高。
对于新能源汽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同一层次的指标体系中,不允许出现明显的包含关系。新能源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具有严格要求,要从当前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其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当前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势,并符合时展的要求。在选取指标时,要注重总结评价对象的共性特征,要使所选取的指标符合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要重点考虑量化评价是否可行、及指标数据是否可以获取。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价时,不仅要注意汽车节能问题,而且还要注意新能源技术及产品的选择原则问题。针对目前各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有利于环保和安全,就各国实际能源情况及环保情况而言,新能源汽车技术是重要的发展战略。其具有标准的产业化基础,对节约能源具有显著的效果,新能源汽车技术具有可行性,在全球中市场广阔。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并确定当前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机遇期,最终实施研发、产业化、品牌等方面的发展战略。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研发模式。在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的基础之上,专注于主要技术和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工作,政府大力提倡自主研发,适当增加研发的资金投入,并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的实现引进技术的直接经济效益,培育专业的新能源研发人员,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增加新能源市场需求,不断的加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配套产业的重要性,不断发展配套产业。
注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不断延伸,大力宣传新能源汽车品牌。可以通过跨国汽车企业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样也可以利于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宣传推广,进而形成人们比较熟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对于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的教学,重点是要培养他们在汽车销售和售后方面的能力。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合理的分配课程,加强校企合作,要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市场上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具备现代化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理念和基础技能,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而制定一些了合理化的实训环节,以此来突出高职的办学特色。
(一)课程分配不够合理化。部分高职院校中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了服务和营销方面,过分的看重汽车制造与销售环节的理论知识点,进而删掉了那些实践性较强的环节。这种不合理的课程分配,导致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够全面,也无法在之后的工作中做到融汇贯通。(二)校企融合不够完善。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为基础,根据教材来进行讲解,而没有考虑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知道,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适合,当汽车行业在不断的发展,技术也在创新,学生的教学内容假设无法跟上时展的变化,他们在未来也就无法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三)学校的师资队伍比较薄弱。职业院校中的师资队伍逐渐向着一个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年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一些理论性的课程。他们缺乏一定的工作和实践经验,仅仅是依靠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综合能力不强。
(一)合理分配课程,着重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教师就应该改变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所以,专业教师在课程体系的分配上,要合理化的分配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课程,而在教学中,应该是将理论和实践都结合在一起。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着重突出学生的个人能力,增强他们在毕业之后的竞争能力。课堂实训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生活中一些真实的场景,然后将自己代入到这个场景中,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从中明白一些道理。例如,在汽车的销售环节,让一位学生扮演销售人员,另一位学生是购买人员,销售人员在工作开始前,应该从产品设计和市场定位的角度出发,针对特定的消费者来进行销售,然后着重突出自身的销售流程和技巧。同时,在销售实训教学中,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销售礼仪等相关知识点。在实训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真正的在实践中得到进步和成长。(二)加强校企合作,为实现零距离对接人才提供保障。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应该凸显出院校的特点,这就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构造出一个双赢的局面。学校各个部门应该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这样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实训基地,真正的实现上岗就业,提前适应社会,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高职院校要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也要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利用最优化的资源,为实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例如,某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销售专业的学生到某汽车电子有限电子企业进行实习,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了解企业的产业车间,明确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以及一些贴片和插件设备的实际操作。该企业是一家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是集汽车新能源电子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安装和咨询为一体的公司,同当地的高职院校合作,致力于产品的市场扩展,以及销售安装。在实习结束之后,学生不仅可以将学校中一些理论性的知识点应用到实践中,还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点,这也是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目的所在。(三)加强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更好的实现创新教学。为了培养更多复合型的应用人才,高职院校还需要更多高水平、高素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为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提供保障。高职院校可以高薪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来做兼职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样可以多方面的了解专业知识,不断积累一些实践方面的经验,最后将其应用到实际性的教学中。例如,某高职院校举行的“双师型”师资培训班,要求全学院的教师都要参与进来。师资培训体系是高技能汽车人才合作培养项目的核心之一,要将国际上一些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引进到国内。通过项目试点的方式,帮助院校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进而创新我国高职汽车领域的教学模式。在培训期间,教师学习了“双元制”的教学方式,其中有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结合大量的实战训练,提高了该校教师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职业院校应该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教师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找准和企业的共同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教师也要起到一个引领者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有力的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张春梅.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分析[J].新商务周刊,2017(7).
[2]陈超.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3):13-16.
[3]冯霞.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高职本科分段培养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民营科技,2016(8):267.
角色扮演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训模式,是指在假设又相对逼真的情景中,教师设定教学内容和背景,学生根据情节充当相应角色,可运用于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等多门课程。该实训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分析思考能力。但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突出的缺陷其一便是由于学生相互之间过于熟悉,其二便是毕竟不是真实情景,会使实训结果不如教师预料。例如在汽车销售议价成交阶段,没有真实的价格和消费者自身的价值利益,且如果过于砍价,学生会认为对方是在故意为难自己。种种客观因素造成了角色扮演模式的缺陷。
案例分析实训教学法是指: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实训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成功和失败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原理,又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可运用于汽车销售实务、汽车保险理赔等课程。案例分析方法最主要的便是须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积极发言,对实训教师有着不小的考验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专题调研是指由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方案设计、问卷设计、实地调研、整理分析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等,最后小组汇报调研成果。主要运用于汽车销售实务、汽车市场调查等课程。但专题调研实训对调研实施过程要求较高,否则难以判读调研结果的真实性,也对实训教师的管控能力有较高要求。
对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校外顶岗实习必不可少,指借助校外企业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培训,使学生全方位地熟悉相关岗位能力的工作要求。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对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业务流程及相关岗位的业务协同能力等进行实践训练。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将三年所学理论基础知识与真实的生产实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岗位实践能力,到达预期的培养目的。但校外企业以及实训基地的建立都需要专业甚至学院的支持,且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管理难度相对增大。
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现有主要的实训课程模式中可以看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实训效果无法达到期望值是目前各大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训模式单一,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对实训教学师资不能满足实训教学需求;三是,实训教学及得需进一步完善。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汽车类学科中一门相对偏文的专业,其实训模式更需创新,才能够避免枯燥乏味、吸引力不足等实际操作困难等问题。
任务驱动可以由多种实训方式组成,主要是指实训教师将课程内容分解开设置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小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任务中,学生会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教师扮演的便是启发、诱导的角色,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去学习,除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汽车销售实务客户需求分析阶段,教师可先提出案例分析背景,给出任务目标,组织学生自己讨论,得出方案,并进行角色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以纳入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项目实训教学法倡导享受过程,而非某个结果。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项目教学中,注重参与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倡导人人动手。该实训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例如在汽车市场调查学习过程中,在调研方案设计时就将整个过程统一思想,设计为调查项目形式,取代章节的划分。让学生在调查项目中学习知识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师大多就是上理论课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但要求具备理论知识讲解的能力、实际操作动手的能力。同时,汽车后市场瞬息万变,也就要求教师对行业动向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那对学校而言,最便捷的便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在校专职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顶岗锻炼实习,近距离的贴近市场了解市场动向,把握客户心态,加强专职教师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适应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学校也可聘请在企业工作的中甚至高层技术或管理人员进行一线兼职教学,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必然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帮助。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内实训基地越贴近实际状况越好,例如商务实训大厅,就应包括客户休息区、实车展示区、售后服务区等功能分区,且合理分布。对于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培养人才关系,并定期开展实训教学。同时可以适时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在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也能适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加强管理。
奇异果app:汽车行使本领专业就业倾向与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汽车技术、汽车运用、汽车服务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现代汽车诊断、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和其它汽车服务的系统训练,具有从事汽车技术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汽车技...
奇异果app:汽车工夫论文范文10篇
(1)要求理论实训课程比例。高职院校为体现实训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往往会要求理论课与实践课达到一定的比例,不少高校采用1:1的比例。然而并没有任何实验证明1:1是最佳比例,何况每门课程内容、性质都不一...